一、鱼种论述
叉尾鲇是重要的名贵食用鱼,别称奥图鲇、鲅豪等,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、脊索动物门、硬骨鱼纲、鲇形目、鲇科、叉尾鲇属大型淡水鱼类,广泛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,也可作观赏鱼饲养在大型水族箱中。
二、形态特征
叉尾鲇体长形,头部平扁,尾部侧扁;口下位,口裂深,下颚突出,牙齿较大;眼小,被皮膜;须2对,上颌须可达胸鳍末端,下颌须较短;体无鳞,多黏液;背鳍很小,无硬刺,有4~6根鳍条;无脂鳍;臀鳍长,端连于尾鳍;尾鳍深叉形;体色灰白色,腹部白色,尾鳍黑褐色或灰黑色。
三、分布范围
叉尾鲇广泛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,印度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等地均有分布,我国澜沧江下游地区也有分布。
四、生活习性
1、底栖性:叉尾鲇是底栖性鱼类,喜栖息在近岸石缝、深坑、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及流速缓慢的水体中,在水库、池塘、湖泊等静水中多潜伏在阴暗的底层或成片水生植物下面。
2、肉食性:叉尾鲇是肉食性鱼类,性凶猛,主要以小鱼、虾类、水生昆虫等为食,也捕食青蛙和落水的蜻蜓、蚂蚱、蝴蝶等陆生昆虫,有时甚至会捕食水边喝水的野鼠等小型兽类。
3、夜行性:叉尾鲇是夜行性鱼类,怕光喜暗,昼伏夜出,视觉功能退化,眼球很小,白天潜藏在河底草丛、石块下、树根下或深水底,夜晚觅食活动极频繁,全凭嗅觉和触须猎食。